這些游園方式 您給個評價唄來源:新文化報 - 新文化網
  1.勞動公園內扭起傳統秧歌,現場兩千多名市民拍手叫好 □ 好評 □ 中評 □ 差評 ———本報記者 白石 攝
  2.兩位吉友正在南湖公園沙灘浴場上撿拾垃圾 □ 好評 □ 中評 □ 差評 ———吉友 蒲林芳 攝
  3.南湖公園的仙鶴被合影 □ 好評 □ 中評 □ 差評 ———本報記者 劉中全 攝
  長春各大公園游客數量翻倍
    本報訊(記者 劉中全)“我們今天的游客數量多達8700餘人次,天氣好是最主要原因。”昨日,長春動植物公園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4月5日當天,入園參觀游覽的游客僅有3200餘人,而昨日游客高達8700餘人次,數量大增,創2014年以來游客人數最高。
    “我們今天共接待游客2.71萬餘人次,比昨天翻一倍還多。”凈月潭景區工作人員說,由於天氣晴好,昨天進入公園的游客數量比前一天高一倍多。
    而南湖公園、兒童公園等各大公園的游客數量雖沒有具體統計,但出游的游客也比小長假首日多出至少一倍。游園的人多了,游園的方式也各不相同。您認為哪些方式更適合呢?
  1
  公園裡 秧歌起
  看的人過癮
  扭的人賣力
  組織者:想讓東北的這種傳統文化有更多人喜歡,永遠保存下去,正籌劃成立秧歌協會
    本報訊(記者 鮑燕) 昨日,清明小長假第二天,艷陽高照,長春市勞動公園內也聚集了很多游客,散步、曬太陽、下棋、跳舞,無論正在做什麼,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。而在公園內南門附近東側的一處空地上,圍了兩千多人,大家都爭著擠著向里巴望。這裡到底有什麼熱鬧?
  觀眾看得高興 演員扭得來勁
    原來,這裡有幾支東北傳統秧歌隊在進行秧歌表演,幾十位表演者排著有序的隊伍,一邊前進一邊扭著秧歌。有的穿著傳統旗袍,戴著滿族旗頭,有的穿著孫悟空、濟公、唐僧的服裝,有的還騎著“小毛驢”……大家揮動著扇子和手絹,帶勁地扭著。
    無法擠進前排的孩子,騎在父親的脖子上觀看;有的老人為了不擋住後排觀眾的視線,坐在了自帶的小板凳上,和著秧歌的鼓點,拍手笑著。“真的太高興了,天氣這麼好,很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秧歌了,我都來看兩天了。”84歲的陳先生笑著說。
    觀眾高興,表演者也很賣力。表演唐僧的劉景泉穿著自製的袈裟,手杖是用拖布桿、玩具、鐵絲做成的,戴著一副白手套。劉景泉說:“我今年75歲了,因為總扭秧歌,身體也沒毛病,看到大家都高興,我扭得也來勁兒。”
  老人組織表演 籌劃成立協會
    昨日是秧歌表演的第三天了,每天都有7支隊伍表演,有長春各區、街道或社區的秧歌隊,有一些喜愛秧歌的團體,還有來自九台、懷德、米沙子的秧歌隊。
    組織這場秧歌表演的是65歲的李季林。“我從小喜歡秧歌,我父親,我爺爺,都扭過秧歌。”李季林說,“我覺得秧歌是我們東北的傳統文化,以前很多大街小巷有扭秧歌的,但現在特別少見,我希望讓更多人喜歡秧歌,讓它永遠保存下去。”
    為此,李季林拿出兩萬元,打算辦秧歌協會,“我們已經成立了協會籌委會,向有關部門申請了,希望通過我們這些喜愛秧歌人的努力,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。”
  2
  “吉友快拍”與“墨友之家”聯手倡公益
  志願者和市民撿拾垃圾 讓城市告別污染
    本報訊(記者 白桄) 5日上午,新文化報吉友快拍欄目與長春“墨友之家”拍客群聯合推出一次公益互動活動,倡議“同在藍天下,綠色環保,凝聚力量,大手拉小手,讓城市告別污染。”
    這次活動徵集了40位拍友,年齡從6歲到70歲不等,其中“墨友之家”北京總部的人員也專程趕來。大家手拿環保塑料袋,徒步於南湖公園、文化廣場和凈月潭之間,撿拾街路上或角落裡的煙頭、紙杯、果核、泡泡糖等廢棄物,還會隨走隨拍一些天氣變化、萌芽花草、冰水交融的景色。
    一路上的行動,感染了許多路人,有的還跑過來詢問是什麼活動,聽到解釋後,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,走上一段路,撿拾一些垃圾。
    另外,新文化網徵集了20位吉友,於昨日上午開展了“微思念 風箏寄語拍攝清明表情”的活動,採用微博微信、放風箏、拍照等方式,寄托對親人的思念,倡導文明祭祀。
  3
  孩子騎“仙鶴” 家長忙拍照
    本報訊(記者 劉中全)昨日,在長春市南湖公園游船區附近,有一組仙鶴雕塑,5只仙鶴形態各異、栩栩如生,由於雕塑“身高”不夠高大,因此成為各位家長的“入侵”對象。
    “來,坐穩了,讓媽媽給你照張相。”一家三口來到仙鶴雕塑旁,爸爸對孩子說,之後將孩子放在一隻仙鶴的背上,爸爸在一旁保護,而媽媽拿起手機,立即給孩子拍下多張圖片。
    記者在旁邊觀察了5分鐘,這期間有至少8個孩子與仙鶴們“親密留影”。
  4
  扎營過後留下遍地垃圾
    本報訊(記者 劉中全)帳篷逐漸成為都市人戶外游玩的新寵。昨日14時許,記者看到在南湖公園裡的空地上,支起一頂頂五顏六色的帳篷,其主人都是年輕人,在帳篷中間的空地上,鋪上防潮布,擺上一些好吃好喝的食品,慢慢享受著小長假的快樂。
    而在支起帳篷旁邊的另一塊空地上,則有一堆狂歡過後剩下的垃圾,酒瓶、易拉罐、稍微沉重的食品包裝。
    “這是別人野餐後留下的垃圾,今天風大,包裝輕一些的都被風颳走了。”公園保潔人員說,天氣好時總有人來公園野餐,但餐後能不留下垃圾的人很少。
  5
  在孩子面前隨手扔垃圾
    本報訊(記者 劉中全) 昨日的兒童公園游人如織,雖然公園不算大,但很熱鬧。
    “媽媽,我要吃火腿腸!”在公園門口,一個三四歲的女孩向媽媽要吃的。很快,媽媽買回兩根烤火腿腸,一人一個。媽媽很快就吃完了,拿著剩下的竹簽,尋找了一下垃圾箱,但發現垃圾箱在10多米遠處後猶豫了,順手將竹簽扔進樹叢。  (原標題:這些游園方式 您給個評價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x39ixsc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