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30日上午,因不滿老師制止他們的撕書行為,陝西長武縣中學6名高三學生圍毆一名50歲老師,將三根拖把棍打斷,造成老師頭部受傷。(6月2日新華網)
  儘管這起圍毆事件的起因並不複雜,相關報道稱“撕書減壓”被制止,6名高三學生圍毆老師。如果把“減壓”和“制止”聯繫在一起,“決堤”就一觸即發了。這種很符合物理原理的因果關係,雖然早被人們用來比喻管理上的“疏”和“堵”,但就老師制止學生撕書行為,引發學生圍毆老師的惡果,至少在程度上顯得突兀。從老師制止學生撕書的正常管理手段,發展成學生因此圍毆老師的極端行為,這個迅速演變的過程,或因師生間存在宿怨,或學生方面心懷積鬱。但從學生“通過撕書宣泄壓力”來看,應該屬於後者。
  從這個意義上說,就不能把學生圍毆老師,簡單地歸結為大逆不道。因為,事因“撕書減壓”被制止,就把學生撕書被老師制止時的情緒點明瞭。學生為何要撕書,是想“通過撕書宣泄壓力”,說明他們讀書讀的不開心,總算熬到最後一天的課,就把怨恨全部發泄到書上。書雖然不是最解恨的對象,但書是唯一與讀書有關,而且可以拿來解恨的物品。對書的恨,就是對讀書的恨,當然會包括教書的人。然而,學生在正常情況下還是知道,撕書問題不大,打老師是不行的。而當老師制止他們拿書來解恨時,就有點冤家路窄了。
  這當然是一條不能用來為學生開脫的思路,但把這種在現行教育體制下形成的師生關係,擴大到整個社會關係,就不難發現,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,因雞毛蒜皮小事引發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。如果說學生圍毆老師是大逆不道,但也有在公交車上為了座位的為老不尊,不少無關緊要的小摩擦,會上升到大打出手,甚至你死我活的拼命。這究竟是為什麼?要我說,根本原因就在於,人們的道德水平,已經普遍退守在底線上,這其實已經與法律的紅線若即若離,一不小心就會“短路”。
  這種不會表達的人所說的“不開心”,理論化一點叫做“壓抑”“焦慮”的情緒,越來越濃重地瀰漫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。因此衍生出的冷漠、自私,讓誠心式微,人際關係變得十分脆弱。在如此的眾生相下,還談何相互的信任和包容?還哪來“退一步海闊天空”的餘地?
  按理來說,在法治社會中,堅守道德底線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。但是,這種法制觀念,還要靠法治環境來鞏固。當人們在生活實踐中,見多了執法違法的權力行為,就失去了對法律的敬畏,致使行走在道德底線上的保險繫數越發減小。這些消極因素對人們的潛移默化,讓人們產生了消極悲觀的情緒,而更多的人是莫名的焦慮甚至暴躁。這就是為何會出現小矛盾升級為大衝突的原因。
  如果生活如一杯美酒,讓人心曠神怡;如果有一個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的社會氛圍;如果有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,違法後果和維權成本都公正清晰,人心就會在溫暖中越來越柔軟,各種難以避免的矛盾就會被化解。回到學生圍毆老師這件事上,如果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是輕鬆愉悅的,師生關係融洽的,學生為何要“撕書減壓”?又怎麼會發生學生圍毆老師事件?
  當然,社會因素不能減輕學生圍毆老師的罪錯。但這畢竟是6名高三學生的群體行為,如果作為一個不良社會風氣下的縮影,足以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的危險信號。
  文/知風  (原標題:從陝西6名高三學生圍毆老師說開去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x39ixsce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